清城區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
清城區統計局
2010年,我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全面落實區委五屆八次全會提出的“兩保持兩加快”的工作要求,進一步完善“一區”、“兩河”、“三地”、“四心”、“五線”發展思路,以“調整年”、“建設年”、“民生年”三個一年為抓手,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加快融入珠三角步伐,全區人民上下一心,團結奮斗,共同開創我區經濟和社會建設新局面,圓滿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。
一、綜   合
初步核算,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01.89億元,同比增長23.8%,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.99億元,同比增長5.7%;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6.70億元,同比增長35.4%;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0.20億元,同比增長8.3%。三次產業結構發展為5.0:61.8:33.2。
市場物價上漲較快,通脹壓力加大。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.4%,比上年上漲3.4%,其中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.9%;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8.0%,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下降3.3%,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上漲9.0%。
從全年經濟運行情況來看,我區經濟發展成績雖然不錯,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丞待改善:一是物價上漲較快,通脹壓力加大。二是新項目逐年減少現象加劇,全區經濟增長的后續動力明顯不足。三是第三產業發展較為滯后,全年第三產業增長8.3%,為近年新低。四是工業行業發展過于單一,上游企業居多,抗擊風險能力較弱。
二 、農林牧漁業
全年農業生產增長平穩。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24.85億元,同比增長7.0%,其中牧業產值10.36億元,同比增長9.7%;漁業產值2.51億元,同比增長9.4%,兩大行業占了農林牧漁業產值的51.8%,共同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2.9個百分點。主要農產品中,全年播種糧食面積24.78萬畝,糧食總產量62858噸,基本與去年持平;種植蔬菜11.87萬畝,收獲產量21.87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8.8%和5.7%;累計出欄肉豬13.6萬頭,同比增長1.6%;出欄肉用家禽1869.5萬只,同比增長4.1%,水果產量9.9萬噸,同比增長12.7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逐步好轉,我區工業的生產和經營得到明顯改善。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9家,其中本年新增20家,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9.43億元,現價同比增長60.8%,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.32億元,同比增長43.7%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發生積極變化:一是經營效益明顯提高。1-11月,全區15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10家實現盈利,共實現利潤總額4.12億元,同比增長86.6%。二是工業從業人員明顯增多。在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,企業招用工難問題有所緩解,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4.10萬人,同比增加4397人,增長12.0%。三是支柱行業作用明顯增強。以銅鋁為主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業完成工業產值409.9億元,同比增長61.0%,高出總體工業增速0.2個百分點;以陶瓷為主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完成工業產值93.3億元,同比增長85.8%,高出總體工業增速25個百分點。
全區共有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40家,比上年增加1家,年末從業人員19649人,比上年增加5489人;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.78億元,比上年增長29.4%,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77.04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6.8%,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63.61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39.8%。
四、 固定資產投資
受土地等瓶頸因素的制約,全區投資項目正逐年減少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也在逐年回落。全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2.14億元,同比增長32.1%,增幅比上年回落6.5個百分點。房地產成為今年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,累計完成投資67.60億元,同比增長52.0%,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.6個百分點。商品房屋經過第四季度的熱賣,銷售面積最終實現正增長。全年完成房屋銷售面積145.77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14.8%,房屋銷售金額78.54億元,同比增長51.9%。
五、 國內貿易
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和國家各項促銷費政策的實施推進,促使社會消費持續升溫。2010年,全區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.06億元,同比增長23.5%,其中批發業完成9.77億元,同比增長28.8%;零售業完成112.69億元,同比增長21.9%;住宿業完成2.79億元,同比增長32.7%;餐飲業完成8.80億元,同比增長35.9%。
限額以上企業增多,拉動作用明顯,近年我區加強了對限額以上企業的培育,企業數量迅速增多,對社會消費發揮了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。目前全區共有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企業87家,其中本年新增18家,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.31億元,同比增長32.6%,拉動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.2個百分點。
六、 外經和旅游
2010年,我區對我貿易喜憂參半,喜的是外貿出口明顯改善,全年完成外貿出口總額8566萬美元,同比增長33%;實際利用外資7620萬美元,同比下降15.4%。旅游業持續升溫,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523.6萬人次,實現旅游總收入21.8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9.0%和14.0%。
七、財政和金融業
2010年,市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91.39億元,比年初增長19.5%,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7.99億元,同比增長17.8%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99.99億元,同比增長14.2%。企業效益轉好,稅收增加,財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長,全區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.06億元,同比增長45.1%,其中各項稅收收入6.83億元,同比增長31.6%,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67.9%。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5.93億元,同比增長29.6%。
八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2010年,我區繼續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,教育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。目前全區各類學校(含幼兒園)共有177所,比上年增加1所。其中職業中學1所;普通中學21所;小學67所;幼兒園88所。全區共有在校學生115574人,上年增加239人。其中職業中學在校學生6592人;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7959人;小學在校學生49066人;幼兒園在園幼兒21928人。全區共有專任教師5969人,比上年增加110人。其中職業中學專任教師226人;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445人;小學專任教師2382人;幼兒園專任教師1026人。全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%;全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6.9%。全區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7.0%
2010年全區技術開發和服務機構93家,從業人員736人。全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4235人,其中農業技術人員69人。
九、 文化、體育
城鄉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,全面實現了農家書屋、標準籃球場行政村全覆蓋。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,組織策劃了“文藝百村行”系列文化活動,初步形成了具有城區特色的廣場文化名片。全區現有文化館1個,圖書館2個,藏書7萬冊,劇場、影劇院5個。
體育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,我區創建成為省體育先進區。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,全區投入使用的體育場館共有3個,全民健身廣場、新區活動廣場已經完工投入使用。在泛化金碧灣花園有限公司的支持贊助下,成功舉辦了清遠市第二屆“金碧灣花園杯”男子足球聯賽以及濱礦.金五菱杯男子7人足球邀請賽。
十、衛生、社會保障和福利業
年末全區共有醫院和衛生院10所,醫院、衛生院擁有床位679張。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75人,其中醫生514人。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,鳳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源潭醫院新院等已建成投入使用;飛來峽鎮升平、江口和高田衛生院業務用房改造也已基本完成。全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354554人,比上年增加6370人。
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快速發展,年末全區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2345人,比上年增加6292人;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092人,比上年增加28218人;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3759人,比上年增加23186人;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2627人,比上年增加3785萬人;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8675人,比上年增加627人。全區現有各種福利收養機構8間,床位518張。全區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753人,比上年減少1073人,;其中農村10458人,比上年減少857人;城鎮1295人,比上年減少216人。
十一、 人口和人民生活
全區年末戶籍總人口594933人,比上年末增加11477人,其中男性302374人,女性292559人,男女性別比為103.4:100。全年出生人口8077人,人口出生率13.2‰,比上年提高1.23個千分點;死亡人數3434人,死亡率5.61‰,比上年降低0.43個千分點;人口自然增長率7.59‰,比上年提高0.8個千分點。全區計劃生育率96.38%,比上年提高0.17個百分點。全區常住人口62.08萬人,比上年增加0.46萬人。
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。2010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6元,比上年增加1531元,增長 10.7%;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742元,比比上年增加939元,增長13.8%。
注:1. 由于2010年起實施在地統計,本公報為含市直的初步統計數。
    2. 國內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、農業總產值的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    3、各項指標對比均使用可比口徑。